查看原文
其他

太难了!实体倒闭、个体失业,比起美国撒钱,中国这一招聪明太多?

不能不知道A  ID:bnbzda

中国经济的核心逻辑早已发生了巨变。


作者:林达理  来源:智谷趋势


帮助数千万的中小微和家庭度过生存危机,一刻都不能再等!


中国经济的核心逻辑早已发生了巨变。


大国崛起最强劲的增长动能,恰恰来源于数千万小家庭的消费。


给大国带来就业、活力和明天的,也是数千万中小微这个经济基本盘。


从没有哪一刻像今天这样急迫,中国亟需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保企业、保家庭。


发达国家选择发现金,中国地方Z府则在努力探索“消费券”。


商务部5月8日的数据,全国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消费券。


但杯水车薪,190亿远远不够!


形势逼人


“八成中小微熬不过三个月”已经变成残酷现实。


我一直在留意疫情后商铺的生存情况。在我10分钟的上班路上,已经陆续有5家小餐馆、2家房产中介、1家服装店商铺关门走人,民生之难可见一斑。


刷抖音时,我也经常看到与生活抗争的痕迹。一位工厂老板说“2600位同事跟我在一起工作,连生存的希望都没有了”;近百岁的农民捧着熟透的瓜果一边抹泪,一边卖力直播;快餐店老板倒闭前还争取挨个给会员退款……


“疫情发生后,已经有46万的市场主体注销”,这是5月初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引用的数据。新冠给经济带来了大范围、仍不可估量的毁灭性伤害。


与此同时,另一个严峻形势必须引起警惕。


对比一下第一季度中美企业的净利润——在中国赚大头的是金融行业,还有依托大基建而起的茅台;再看看美国,是计算机、互联网、医药、半导体。


这是两个国家赤裸裸的实力对比。



2019年中美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中,金融和地产毫无意外拿走了中国所有行业利润总额的51%,反倒在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只有15%。


这样的形势,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


如果中国继续轰隆隆上马大基建,财富分配的流向没有发生改变,救得了GDP,但能救千万中小微企业于危难吗?能给中国转型之路带来更强的底气吗?


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



民企吸纳了80%的城镇人口就业,在这里面,近三千万的中小微企业、近九千万的个体户才是主力军,也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部门。


看看美国,失业率已经飙升到了14.7%。在非常时期,要兜住“饭碗”的底线,确保“就业优先”,关键就在于让资源更多、更精准地流向中小微,特别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但也吸纳最多就业人口的生活服务行业。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大规模的倒闭潮和失业潮,真正保就业,保民生,保家庭。


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很实在:只靠新旧基建拉动经济无法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还应出台保企业、保家庭等多项措施,消费券是“一石二鸟”的有效政策。


中小微的呼声


消费券是政府能送给中小微的大礼包。


实践已经证明,消费券可以有效将救助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对中小微的帮扶作用相当明显。


据微信支付的数据统计,全国受益于消费券的商家中,小微商户占比85%。


截止5月25日,美团上线了36个政府消费券项目和59个安心促消费合作项目后,数据显示,受益的小店占比高达88.5%,活动前后小店的日均交易额平均增长了52.9%。



比起发现金,用消费券补贴中小企业更科学、市场化。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消费券并不是“政府撒钱”,地方政府算过账,政府出钱补贴给到商家促销,相当于把流转税前置一点做退税,这样做,可以带动商家积极性,激活经济。


中国中小微最密集的莫过于餐饮业,受疫情冲击最严重,这波消费券更是来得救急也救穷。


在一季度消费数据中,餐饮收入下降44.3%,业内估计旅游业折损超万亿,受创惨重。


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 元,同比名义增长 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3.9%。


在收入下降、又没补贴的情况下,外出就餐、旅游变成了大家可有可无的消费项,谈何破除寒冰、激活消费?


中国经济的韧性之强,也在于毛细血管般的中国小店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服务本地市民,在疫情中维持了社区的正常运转。


但它们同样要默默背负营收暴跌、库存积压、现金断流的风险。


幸好,消费券来了。


在疫情进入下半场的4月初,包括南京、杭州、天津、重庆在内有30座城市发放了消费券,其中有一半都选择了以餐饮业等本地生活服务为切入口提振消费。


在这次的消费券发放中,地方开启了政商联合的路径。各大互联网平台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助政府发放电子消费券,还自掏腰包加入补贴,为稳就业、促消费、激活全社会活力真真实实作出了贡献。


其中一类是依托微信、支付宝、云闪付这样的支付类平台,覆盖面广,可以最大程度连接网民。


另一类是接入美团这样的生活服务平台,一端连接4.5亿消费者,一端与620万商户紧密相连。


从数据来看,生活服务类平台丰富消费回补的场景,做到精准扶持行业复苏。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参与活动商户的店均交易额超出未参与活动商户178%,其中对堂食的撬动效果达到了275.4%,对住宿业撬动效果达到138.8%,回血作用突出。


小店就是草根,只需要多给点阳光就能灿烂。在断崖式下跌之后,小店经济迎来了V型复苏,5月首周美团平台上小店订单量相比2月首周增长了整整28倍!



如果没有这波消费券,这些小本生意的小店会消失更多,也会有更多的家庭面临收入支柱的崩塌……



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小店韧性报告》,餐饮小店是大部分人实现创业梦的第一阵地和选择,57%的餐饮老板在开店之前为企业工作人员、小生意人和农民。守护住数百万的小店,也是用数千万的就业岗位来守护住数百万的家庭。


整体来看,通过生活服务平台来发放消费券,有助于各地复工复产的拉动,有助于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


生存艰难的中小微和个体商户有什么理由不欢迎消费券这样的良政呢?


救人,也是自救


消费券绝不仅仅是救企业,更是一个地方的自救。


南京除了市领导带头下馆子,还是首批拿出真金白银发消费券的城市。



敢为人先的魄力,换来的是城市活力的回归。来自美团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南京市餐饮消费复苏率从3月1日的10.5%回升到了3月28日的37.5%。


南京还是一季度里唯一实现正增长1.6%的万亿级城市,震惊了大多数人。


银川兴庆区政府第一个主动去找了美团合作。


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民众并不是不想消费,只是缺少助推剂——500万电子券上线72小时内,来自美团点评的银川整体城市餐饮订单交易额周同比增长高达655.53%,银川兴庆区活动商家交易额比未参与活动商家交易额周同比高出409个百分点。


还有经历了76天封城的武汉,终于迎来了渐渐升腾的烟火气。


武汉政府拿出了5个亿,其他平台同时匹配了18亿,23亿共助这座城市的生活早日复苏。从数据来看,解封10天内,武汉的餐饮订单增幅达到93%。


有时候一张消费券,带来的不止是消费,还有民众对生活的信心,是经历哀恸苦难之后,拥抱一碗热干面这样平凡且美好的生活。


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武汉餐饮消费线上日均交易较节前一周平均交易量增幅超113%,在消费券刺激和堂食恢复双重利好下,武汉餐饮消费逐步迎来复苏,城市消费活力正在回归。


这些难道是政府的赔本买卖吗?是单单为了扶贫救穷吗?


绝对不是的。就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说的,消费券就是地方政府针对自己原有产业的逻辑和基础,达到复工复产引流,从而提升GDP和税收。它的定向性不是针对贫穷、扶贫、助弱,而是解决自己产业复产恢复、成长发展的问题。


放水养鱼,归根结底,地方政府最终也会受益于消费券。


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发放消费券,既能提高民众获得感,增加实际的消费支出,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补贴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带动了生产,也稳住了就业,就业反过来又能促进居民消费,这个过程实现了经济良性循环。



消费券还有“花小钱办大事”、“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能撬动更大的经济效果。


杭州政府花出去1块钱的消费补贴,能够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因为杭州发放的是“满减电子券”,带有杠杆性质,这是北大国发院从支付宝的数据中研究发现的。


消费券实际正是地方政府体现心系民生、实事求是、保家庭企业就业的表现,是有为政府的选择。


中国该出手了


发放消费券,应出手果断,不宜再犹豫。


第一,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消费券的发放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出要释放1万亿的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的特别国债,这2万亿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但就目前来看,全国层面还未统筹发放过消费券,消费券也尚未成为财政政策组合拳的一个选项。


消费券只能由地方政府主动推行,而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基本面。


美团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经济水平发达、财政自给率高的地区发券积极性更高。


像财政自给率比较低的城市,就算政府有意愿发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金额尚不足以形成明显的效应。


这也更加凸显出中央要做好资金统筹、引导加大对消费券的投入力度。


北大国发院研究报告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并核销总额为5000亿元的消费券。


以杭州3.5倍拉动效应来计算,5000 亿的消费券核销能够带来1.75万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拉动2.46%的全年GDP增长。


而目前全国发放的消费券只在200亿左右,远远不足以对冲疫情造成的消费下滑。


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呼吁,把消费券从短期的应急手段转为长期的政策杠杆,政府主导、平台运营、多方参与,让消费券成为下一步复工复产、拉动消费的核心措施。


第二,选择消费券发放时,应注重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精准回补,加快中小微企业的恢复速度。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利用消费券这样的创新形式确实有助于经济的恢复,可以成为定向滴灌实体经济的组合拳之一。


生活服务行业受创最严重,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全国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80.9%,但消费复苏率仅50.9%。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服务业也是就业吸纳主力。


根据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中个体就业占比很高,抗风险能力很弱,分别为76.0%、75.1%、61.6%,三大行业个体就业合计占非农个体就业的约2/3。



生活服务业应该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它的恢复可以打响各行各业的复苏信号枪,扶弱中小微,带来就业,给城市注入信心。


现在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第三,引入多平台参与,兼顾公平和效率。


各大互联网平台用户的年龄、圈层、消费喜好各有偏重,单一平台难免会造成消费场景的缺失。应该联合支付平台、生活服务类平台等共同参与各地政府的消费券发放工作,增加人群的覆盖。


与此同时,还可以分阶段逐步提高满减类消费券的杠杆率,根据核销率不断优化平台的选择。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


也许一张小小的消费券,不仅拯救了上亿的市场主体和群众,也推动了上千万商家实现了数字化的蜕变与新生。


中国该出手了。


延伸阅读

2020最扎心的悲鸣:收入暴跌、随时失业,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冷战,已经拉开帷幕

不懂英语的严重后果

你可以反美,但不能反智

60家美国鞋商前往越南寻找工厂


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戳戳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